收藏网站
OA办公
企业邮箱

微信公众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快手号

股票代码(836645)

向日葵拟茎点霉茎溃疡病

创建时间:2016-07-16 00:00

       拟茎点霉茎溃疡病又称为褐色茎腐病,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,最早于20世纪70看你发现于前南斯拉夫,现分布于欧洲、苏联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摩洛哥、美国、墨西哥、阿根廷、委内瑞拉、巴西、澳大利亚等地。病株茎秆和叶柄上产生大型溃疡斑,髓部腐烂坏死,病株花盘和果实瘦小,茎秆折断倒伏,在欧洲减产达40%,严重时全田毁灭殆尽。我国历史上无拟茎点霉茎溃疡病发生,近年陆续有发现,但尚待进一步研究。

症状识别

      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,产生褐色坏死斑块,不规则形,边缘明显,周围具有褪绿变黄区。病斑多由叶缘发生,扩展后使大半叶片或整个叶片变褐枯死,可沿叶脉发展到叶柄,造成叶柄和叶片大量枯死下垂。但也有的叶柄先发病,在叶柄上形成褐色至黑褐色溃疡斑,致使叶片变黄枯死。
       茎秆上病斑多在开花期后出现,多由发病叶柄扩展而来,因而多围绕发病叶柄基部形成。病斑褐色至灰褐色,初期不规则形,边缘水浸状,扩展后成为长梭形、长椭圆形,两端尖而长,边缘清晰。但也有的茎秆病斑并非由发病叶柄扩展形成,而是由茎秆自身被侵染而产生的,此种病斑上往往有自然裂口。拟茎点霉茎溃疡病的茎秆病斑较长,长度可达到10厘米以上,有的更纵贯茎秆。后期高湿时在病斑上出现多数黑色小粒点,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。茎秆和叶柄发病使髓部腐烂解离,病茎弯折倒伏。病原菌也有侵染花盘,多在花盘背面和苞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褐色坏死斑。
       茎溃疡病的症状与黑茎病很相似,但本病的茎秆病斑淡褐色,比黑茎病茎斑色泽浅,本病的茎斑更长,两端多尖锐突出,也与黑茎病有所不同。当本病与黑茎病同时发生时,可能难以诊断,需镜检病原菌。

病原菌

       本病为真菌病害,病原菌无性态为向日葵拟茎点霉,是一种半知菌,属于腔孢纲,球壳孢目,拟茎点霉属。

发生规律

       病原菌以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越冬,成为主要侵染菌源。种子(果实)也能带菌传病,对于茎溃疡病传入新区,起重要作用。国外有人发现苍耳也是向日葵致病菌的寄主,但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不明。
       越冬后,在适宜条件下,病原菌孢子释放,随气流或雨水传播,着落在向日葵叶片上,若叶片表面有水膜或大气湿度很高,孢子萌发,产生芽管和菌丝,从自然孔口、伤口、自然裂口等处侵入,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。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,并进入叶脉,由细脉进入侧脉和主脉,侵染菌丝就这样从叶片进入叶柄,再进入茎秆,造成叶柄坏死和茎斑产生。在适宜条件下,从叶片被侵染到形成茎斑约需25-30天。当然,病原菌也可以直接侵染叶柄和茎秆。
       早期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,可能进行当季的再侵染。但关于分生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,在世界各地可能不同。国外有报道认为,在病茎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器,释放α型和β型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,但β型孢子不能萌发而失效,α型孢子的侵染能力不强,病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孢子是主要侵染菌源,在整个生长季节持续起作用。

防治方法

      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,需实行检疫,防止随种子传入。发病田应停种向日葵,轮作玉米、高粱、小麦等非寄主作物3-5年,要搞好田间卫生,收获后消除病残体,集中销毁或深埋,土地深翻15厘米以上,将残留病残体、碎屑等翻埋至土层深处,要及时防除杂草。要鉴选和种植抗病、耐病品种,播种不带菌种子,要调整播期,使花期错过集中降雨时期。要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密植,平衡施肥,培育壮苗、壮株。要合理灌溉,排灌配套,防止田间积水。农事操作先无病田,后发病田,在转换田块时要清洗消毒农机具,避免传带病原菌,防止交叉感染。药剂防治参阅黑茎病。

本文旨在为农民朋友传播更多详细、全面的知识信息,仅供参考建议,学习之用,谢谢关注三瑞农科!